客观事物是什么,是主观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政治哲学模块向来是重难点的交汇区、考生的失分区、市面上各路解析的“实力展示”区。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从唯物论部分开始,看一看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主要考点。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三个环节: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觉心理。

(3)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包括如下的含义:

(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一切萌芽。

3.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和语言直接推动了从猿脑到人脑的转变。

4.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中的巨大飞跃。人类意识和动物反映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动物反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生物体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物活动的需要,而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则服从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需要。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2.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只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人脑犹如意识的“加工厂”,只有“加工厂”而没有“原材料”是不能有任何产品的。意识的“原材料”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或者列宁说:“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作用表现为: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

(1)要遵循客观规律。

(2)要通过实践活动。

(3)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

(四)人工智能和意识的关系

人工智能并不是人的智能,更不会超过人的智能,只不过是类似于人的思维的“机器思维”,就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信息的模拟。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1. (单选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B. 意识只是对现实的消极反应

C. 生活是指人的现实生产活动

D. 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单选题)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题干中,文与可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此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每次画竹子时脑海中都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世界的物质性

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统一于物质。对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从不缺席事业单位考试哲学模块,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物质相关的知识。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

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1)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3)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2)相对静止主要有两种形态:

①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②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1.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2.相对主义:这种观点,否认相对静止,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同它们的运动形态都看成是一堆变幻不定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不承认事物有量的相对稳定性,最终必然要导致不可知论。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的,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3.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的,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4.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①时空的有限性是指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时空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即时间上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空间上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②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

1.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单选题)“逝者如斯夫”这句话说明了( )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用这句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一、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并利用。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并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源是一个。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1. (单选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 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第二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意思是什么样的父母生出什么样的孩子。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内因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题干体现了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 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良好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D.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题干中“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都是按照规律办事的体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基本主张。

一、联系: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基本主张。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对于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存在,都要和其他部分、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内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

从总体上看,可以把联系划分为三大类:即物与物的联系、人与物的联系和人与人的联系。

与动物不同,人以自身的活动否定自然物的直接存在状态,赋予它以合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形态,从而使“自在之物”变成合乎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本途径。

1. (单选题)“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了( )

C.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D.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第二步,“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人们臆造的一种联系。否认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把“奶糖的香”涂在手上,让“报纸的墨”秀在身上,使“花露水的味”掺在酒里……这股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让这些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成功走出一条转型之路。这说明( )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 创意在商品与品牌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C. 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D. 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答案】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A项:联系具有条件性,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因此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本质或直接的联系。A项排除。B项:夸大了创意在品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B项错误。C项: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并不是事物发展的关键。C项错误。D项:“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跨界融合的充满创意的商品与品牌获得成功,说明利用好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哲学知识:发展

一、发展: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而且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基本主张。

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但发展则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因此更为特殊。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这是发展的方向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发展的过程性。

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

发展的方向性通过发展的过程性体现出来。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 (单选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B.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意思是: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代有”反映出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不会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新的时代,应该有自己新的风貌,应该有自己这个时代的成就和新人出现。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发展实质的诗句是( )

A.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 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项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就起阻碍作用。因此,要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能反映客观,并对客观具有能动作用。

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者是推动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就起阻碍作用。

因此,要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客观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如万有引力。

主观跟客观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

1、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换言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照样存在的,就是客观的。比如:万有引力,在牛顿发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尽管人们感觉不到、认识不到,自打有地球开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观的。客观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

2、主观:跟客观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属于主观范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观事实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