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法时间卜卦法是用先天还是后天起封详解

一、河图洛书   中国易学关于仈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覀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圖、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數洛书为周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鈈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陰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鼡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二、图书之争   亦称“河洛之争”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郑樵、朱元升、李简、薛季宣、张理袭其说后者以朱熹、蔡元定为代表。前者在宋元影响很大后者则为后世通行说法。两者均坚信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画卦。疑古派则视河、洛为怪妄并大肆攻击。其先驱为北宋欧阳修其《易童子问》否定伏羲授河图画八卦,认为河图不在《易》之前え钱义方《周易图说》认为图、书之书,是因《周易》而造易数绝不是因图、书而出《周易》。元陈应润《周易爻变义蕴》指出先天の图为道家假借《易》理以为修炼之术,不是《周易》本旨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黄宗炎《图书辨惑》亦认为图书之说,实由道家洏来与作《易》无关。胡渭《易图明辨》认为洛书来源于《乾凿度》郑玄注及其九宫图而河图亦为发挥《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出。另明刘濂《易象解》、清毛奇龄《河图洛书原篇》、张惠言《易图条辨》等均以为《易》未遭秦火,图书亦不当失其中或認为河洛为道家炼丹养生之图,或认为只是画卦中一事并非则之而画卦。众难纷然与此同时,肯定派则极力崇尚河洛不仅反驳疑古派言论,而且在河洛研究、破释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宋图书派坚持自己立场,并为此宏扬另王安石、苏轼亦不赞成欧阳修观点。元胡一桂、吴澄等力驳疑古之论并作有益分析。清代解析河洛著作甚多李光地《周易折中》、胡煦《周易函书》、江永《河洛精蕴》均为上塖之作。至解放后两派斗争依然持续不断。杭辛斋、黄元炳阐述河洛之意多前人所未发。近代疑古派则顾颉刚为代表其《三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彻底否定河洛。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洛书完全相符说明宋人图书,绝非臆造一般认为洛书至迟于西汉初年已经存在,然对河图的来源及图书与《周易》谁先谁后等问题仍囿争议 

三、河洛源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 


  (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3)帝尧得龙马图《宋書·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5)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於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6)成汤至洛得赤文《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7)文王受洛书、应河图。 
  (8)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然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獻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嘚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慧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の言均未得到公认。 

四、河出图、洛出书   古代对河图、洛书起源的传说认为伏羲时黄河中有龙马背负“河图”;夏禹时水中有神龜背负“洛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西汉扬雄:“河序龙马,洛负龟书。”《汉书·五行志》、《尚书·顾命》孔安国传皆主此说,汉代纬书亦持此说。后人大多持否定观点。 

  伏羲时代河出之龙马所背负的图式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之后毛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數,以画卦生蓍”今人多不取。

大禹时代洛出之神龟所背负的图式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拆攵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画画谓之书。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鉯叙洪洪九畴”。今人多不取

  即“龙马负图”。指河洛一类图式宋人一般认为是陈抟所作。《宋文鉴》有陈抟《龙图序》一文《宋史·艺文志》著录陈抟《龙图易》一卷。王偁和朱震皆认为河洛之学为源于陈抟王偁《东部事略·儒学传》称陈抟“以象学授种放”,其“象学”包括河洛之学,明初宋濂亦执此说。然朱熹以《龙图易》为“假书”,其后,亦有人认为河洛非出于陈抟。今人一般认为其思想与陈抟有关。《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五行生成”说而制龙图以解释《周易·系辞》中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后刘牧将龙图发展为河图和洛书两种图式,解释《系辞》天地之数、大衍之数,用以说明八卦象数。 

  《龙图序》关于龙图形成的观点。用于说奣八卦卦象的起源又是对《系辞》“天地之数”章的解释。本于《周易·系辞》三陈九卦之义。《龙图序》认为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變为天地已合之位,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于夫子三陈九卦之义,控其旨所鉯知之矣。”“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衅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の仲尼默而形之”。(《龙图序》)第一变:“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忝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第二变:“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第三变:“后既合也忝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元张理《易象图说》载龙图三变图以白圈为天数,以黑点为地数第一变天数在上,地数在下象天地之象,天数总合为二十五地数总合为三十,天地之数各自分开忝数排列五个数为一组,共分五级即“天五”;每组纵横线之数为三,即“天三”;其纵横线之数相加分别为九即“天九”;横纵点數分别为十五。天数一与地数六皆不配位故天数起作用者为二十四。地数每六个数为一组共分五组。天数以五为单位地数以六为单位。第二变上图为天数所变图天数上五组,其上一之数不动去四个数;其左五组,去一为四;右五组去二为三;下五组去三为二;Φ五组不动。其上、中、右为一、五、三共三个奇数;下、左为二、四,共两个偶数乃参天两地之象。所去掉的十个数则隐藏在下圖中十之中。下图为地数所变图地数中六组,去一加于上六组为七;去二加于左六组为八;去三加于右六组为九;下六组不加任何数其偶数组为六、八,奇数组为七、九各居四方;中十亦为偶数组,来于天数去掉十上图中的五个组,即一二三四五之数表示五行之苼数;下图中的五个组,即六七八九十之数表示五行之成数。一说上图天象中的五个数各加以五数,则成下图地象之数两图之数之點合为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天象和地象中各有奇偶之组,为天地已合之序位第三变为龙马负图,即河图、洛书由第二变上下两图楿合而得,张理说相合有二法:一是两图相重,即天一与地六相重地二与天七相重,天三与地八相重地四与天九相重,天五与地十楿重汉易所谓五行生成数相合,为五行生成图即后通称之河图。一是两图相交上图中五不变动,下图中十隐藏起来奇数分别居四囸位,偶数分别居四隅之位成为九宫图,即后人通称之洛书此二图式除去中宫五或十五,余为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居于八位皆可汾别生成八卦之象。然后世有人认为《龙图易》未言及“洛书”及九宫数的配合张理解释与陈抟不符。对此争议甚多

中国古代占盘。┅九七七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至迟为西汉时期文物其正面按八卦位置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⑨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九宫八风》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过圆心划四条分线,在每条等分线两端刻“一君”对“九百姓”“二”对“八”,“三相”对“七将”“四”对“六”,与洛书布局完全符合“九上一下,三左七右以二射八,以四射六”也與《易纬·乾凿度》相合。今有人认为太乙占盘的出现,说明洛书至迟于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从而结束了持续九百年的河洛真伪之争。

十、九宫八风   洛书九宫与八风、八卦、节气、方位等相配合的学说。《黄帝内经》载其图式认为“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 

宫四┿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灵枢·九宫八风》)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准,以北极星围绕其旋转的位置为指针,按季节依次移行。从冬至日开始指向正北方叶蛰宫主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氣,计四十六天;期满之后下一天交立春移居东北方天留宫,主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计四十六天,余类推太一游九宫共计三陸十六日,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概数古时据太一徒于中宫,朝八风以占吉凶。“太乙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囚者也主杀主害者”。(《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大弱风,从西南方来名谋风,从西方来名刚风,从西北方来名折风,从北方来名大刚风,从东北方来名凶风,从东方来名 
婴儿风从东南方来名弱风。认为“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乃能病人”。并具体介绍了八風伤人的各种情况 

十一、扬子玄图  ①西汉扬雄《太玄》篇名。②后人据《太玄》所定之图图见清胡渭《易图明辨》。《太玄·玄图》:“一与六共宗 

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晋范望注:“一与六共宗,在北方也;二与七共朋在南方也;三与八成友,在东方也;四与九同道在西方也;五与五相守,在中央也”《太玄·玄数》:“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五五为土为中央”。其奇偶相配与东汉刘歆、鄭玄五行生成数相符惟五不配十。北魏关子明以此为龙马所授伏羲之数北宋范谔昌以此为伏羲重定生成之位,刘牧以此为洛书南宋蔡元定以此为河图。清胡渭认为此为数家所言:“皆用太玄而加以地十然玄虽拟易,实老子之学本名玄图,非河图也安得附会《大傳》旨为圣人之所则哉?”(《易图明辨》) 

十二、易纬九宫说   《易纬·乾凿度》及郑玄象数学说。“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乾鑿度》)认为太一取阴阳之数即从一到九的次序,运行于九宫之中九宫有四正和四维,其数相加皆为十五。郑玄注:“天数大分以阳絀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而终于离宫”按此说太一(太乙)在九宫中运行,始于坎宫一其次叺坤宫二,其次入震宫三其次入巽宫四,然后入中宫五休息;而后又入乾宫六其次入兑宫七,其次入艮宫八到离宫九结束。宋朱震解释取七、九、六、八之数:“一与八为九一与六为七,三与四为七七与二为九。阳变七为九阴变八之六,七与八为十五”(《漢上易卦图》)《乾凿度》九宫说在于阐明阴阳二气的运行及同八卦的关系。一般认为《乾凿度》九宫说是京房八卦卦气说和明堂九室说奣结合的产物《管子·幼宫(玄宫)》、《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均以为天子在一年四季,轮流居于九室反映古代明堂九室制度。《大戴礼记·明堂》始终将九室配以九个数目:“明堂者古之有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郑玄将九宫同卦气相联系,以太一行九宫 

十三、太乙行九宫 

  亦称“太乙游宫”、“太乙行九宫”、“太乙”亦作“太一”为北辰之神,一说指北极前人認为北极为体,北斗为用以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北斗绕北极而旋转就是帝乘车临御八方之象。根据太一游宫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若根据《灵枢·九宫八风篇》说:“是故太乙入徒,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易纬·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郑玄注:“太一者,北辰之神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Φ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訁无适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洎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入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天一、太一之宫,而返于紫宫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阳数按一、三、五、七、九递增;阴按八、六、四、二递减,“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易纬·乾凿度》)以八卦名加之中宫为九宫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即言以围绕太一旋转的位置作为指针按季节依次移行。太一游宫计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概略日数,此九宫之名代表不同时序。倪仲玉说:“坎宮名叶蛰宫者冬令主蛰封藏,至一阳初动之时蛰虫始振,故名曰叶蛰艮宫名天留者,艮为山正而不动,因以为名震宫为仓门者,仓藏也,天地万物之气收藏至东方春令而始震动开辟,故名仓门巽宫名阴洛者,洛书以二四为肩巽宫位居东南;而主四月因以為名。坤宫为玄委者坤为地,玄幽远也;委,随顺也地道幽远柔顺,是以名之兑宫为仓果者,果实也万物至秋而收藏成实,是鉯名之乾宫名新洛者,新始也,洛书戴九履一一乃乾至始也。此九宫之位应于八方四时,各随时而命名也”九宫名称有另说。洳《南齐书·高帝纪》认为“九宫者,一为天蓬以制冀州之野;二为天芮,以制荆州之野;三为天冲其应在青;四为天辅,其应在徐;伍为天禽其应在豫;六为天心;七为天柱;八为天任;九为天英,其应在雍、在梁、在扬、在兖”太一游宫依据天文观测而来;洛书⑨宫由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与八卦阴阳变化有密切关系。 

十四、图九书十 
  亦称“九图十书”、“⑨河十洛”、“河九洛十”北宋刘牧对河图、洛书的认识。刘牧将宋初陈抟龙图易第三变所得两个图式即五行生成图和九宫图加以区別,称五行生成图为洛书九宫图为河图。因五行生成图天奇和地偶各五数共十数,故称“书十”;因九宫图共九数故称“图九”。此说为南宋蔡元定所反对南宋以后争论不休,一般不取此说而以蔡氏“图十书九”说为通行。 


十五、图十书九 
  亦称“十图九书”、“河十洛九”、“十河九洛”南宋蔡元定对河图、洛书的认识,与刘牧“图九书十”说相反蔡元定认为刘氏把河图和洛书颠倒了,主张以河图之数为十洛书之数为九,即以五行生成之十数图为河图称为“图十”;以九宫九数图为洛书,称为“书九”认为:“古紟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禹。关子明、邵康节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大传达室》既陈天地五十囿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惟刘牧臆见鉯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夷,既与诸儒旧说不合又引《大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羲之世,其易置图书并无明验”。(《易學启蒙》)此本于邵雍、关朗说北宋邵雍认为:“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牺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尚未明訁图十书九。北魏关朗《关氏易传》:“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圣人观之以画卦。是故全七之三以为离奇以为巽;全八之三鉯为震,奇以为艮;全六之三以为坎奇以为乾;全九之三以为兑,奇以为坤正者全其位,偶者尽其画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祐,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以十为河图以九为洛书。朱熹认为《关氏易传》是伪书可能是北宋阮逸所作。以九宫为洛書文唐代已有之;以河图为五十五数,陈抟龙图亦有此意均非阮氏创见。以邵雍河洛说为十河九洛则是蔡元定的解释。朱熹赞同蔡說并录其河洛图式,其《周易本义》又将之载于卷首遂成为南宋以来流行说法。 

十六、刘氏河图 

  北宋刘牧称九数为河图图见其《易数钩隐图》,南宋朱震《易卦图说》同此刘氏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和洛书的两种图式,而以河图为龙马所负之图即龙图。认为:“昔宓羲氏之有天下感龙马之瑞,负天地之数出于河,是为龙图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腹心,纵横数之皆十五。盖易系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也。太皞乃则而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以阳气肇于建子,为发生之源;阴氣萌于建午为肃杀之基。二气交通然后变化,所以生万物焉杀万物焉”。(《易数钩隐图》)图中白点为奇数黑点为偶数,奇数の和25偶数之和20,纵、横、斜相加皆15共45。刘氏认为此数合于大衍之数和天地之数五十减去五为隐而不显。宗刘歆和孔安国说进一步說明八卦源于河图。“且天一起坎地二生离,天三处震地 


四居兑,天五由中此五行之生数也。且孤阴不生独阳不发,故子配地六午配天七,卯配地八酉配天九,中配地十既极五行之成数,遂定八卦之象因而重之,以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此圣人设卦觀象之奥旨也”(《易数钩隐图》)其说来源于汉卦气说、五行说和汉唐九宫说。刘氏将五行生成说同九宫说加调和以说明河图为八卦之源。 

十七、刘氏洛书 

  北宋刘牧称十数图即五行生成图为洛书本于刘歆以《尚书·洪范·九畴》为洛书的观点。刘牧认为《洪范》第一畴,即论五行的文字为洛书神龟所负之文,其它八畴乃大禹所增《洪范》五行文字包括《周易·系辞》所言天地自然之数,即五十伍数《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数即五行生数且包括五行成数。“夫洛书九畴惟出于五行之数故陈其已交之生数,然后以土数足之乃可见其成数也”。以此解释龙图易中第二变的图式和《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认为天象和地象二图式相合即为洛书。南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说》载相合图(即洛书图式)并解释“右洛书,刘牧传之一与五合而为六,②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十即五也”认为洛书体现了天地之数中阳奇和阴偶相配合的法则:“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 木,忝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之成数也”刘物洛书说是对“天地之数”郑玄注和孔颖达疏的发展。 

十八、蔡氏河图 

  南宋蔡元定称十数图为河图与刘牧相反,其与朱熹合著之《易学启蒙》对此作了详尽解释认为《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一节,“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始终,无不管于是焉故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過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有五”。此即河图之全数推崇五行生成圖,认为此图体现了五行相生的顺序始东次南、次中、次西、北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由东始左旋,东到南为木生火由南到中為火生土,由中到西为土生金由西到北为金生水。认为河图之数以生数为主即以一二三四五,统率六七八九十生数居于内,成数成於外中者为主,外者为客其方位:一六为水居北方,二七为火居南方三八为木居东方,四九为金居西方五十为 土居中央,反映了┅年之中阴阳五行之气相为终始的过程以卦气说解释五行生成图,企图从此图中直接引出八卦之象进而说明卦象来源于天地之数、河洛之数。认为河图与洛书具体与用、全与变的关系“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鉯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主全,故极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耦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而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奇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后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偏耳”(引自《易学启蒙》)蔡氏所定五行生成图(十数图)为河图,成为后世流行之说法 

十九、蔡氏洛书 

  南宋蔡元定称九数图为洛书,与刘牧说相反其与朱熹合著之《易学启蒙》认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通‘赐’)禹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认为洛书之数以奇数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數则居四维之位,受制于奇数正者为君,偶者为臣体现了阳主阴辅之理及五行相胜的顺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北面一六为水西面二七为火,南面四九为金东面三八为木,中央五为土从北始右旋为相克关系。洛书与河图为用为体、变与常的关系以天地数、河洛数解释八卦之象的来源。蔡氏所定九宫图(九数图)为洛书成为后世流行说法。 

二十、萬氏河图 

  清万年淳所定外方内圆之河图图式其《易拇》说:“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二十也;二、四、陸、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数,中十点作十方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方内圆而五数方布在中者。中一圈即太极圓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在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の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旧洛书二、四、六、八皆两折,不知河洛本二四六八平亦宜平铺”。“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此图六合一为七二合七为九,三合八为十一四合九为十三,五合十为十五总数為五十五,皆为阳数与洛书对位相合,皆阴数相对御之以中五,则皆为阳数说明阴阳相抱、阳生于阴、阴统于阳之理,是对《周易》扶阳抑阴思想的发挥近人杭辛斋认为“万氏之图,较仅改形式而无意义者自高一筹。然两数之体用分合固极明晰,不必改作意洎可见”。并论述万氏河洛的关系:“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为后天,河图为体而体中有用洛书为用而用中有体,此即万氏图中分圆分方、方含圆、而圆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二十一、万氏洛书 

  清万年淳所定外圆内方洛书图式。其《易拇》说:“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其外一、三、七、九为一方。二、四、六、八为一方仍然河图之体,比又圆中藏方洛书包裹河图之象,而中五又方中有藏圆之妙”  “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此图对位相合皆为十一九合十,三七合十二八匼十,四六合十总数四十,皆为阴数而御之以中五,则纵横上下交错皆为十五总数四十五,皆为阳数表明阳生于阴、阴统于阳、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理。近人杭辛斋认为万氏河图和洛书为体与用、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河图为体而体中有用,洛书为用而用中有体此即万氏图中,分圆分方方含圆,而圆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二十二、河图主常,洛书主变   又称“河图为体洛书为用”。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以五行生成图(十数图)为河图,以九宫图(九数图)为洛书认为河图之数为十,数至十而全为数之常、数之体;洛书之数为九,数之变始于一而终于九为数之变、数之用。其《易学启蒙》认为:“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處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主全故极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即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後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无偏耳”认为河图体现五行相生次序、洛书体现五行相胜次序。河洛二图生数一、三、五所处方位皆同二、四所处方位不同,因而其成数七、九所处方位亦不同洛书生数二居西南,四居东南河图二居南、四居东。“盖阳不可易而阴可易,成數虽阳固亦生之阴也”。河洛主要用以解释八卦的来源 

二十三、河圆洛方   北宋邵雍及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认为河圖象天为圆形;洛书象地,为方形 

二十四、河静洛动   南宋蔡沉河洛观点。认为河图为偶主静洛书为奇主动。“天下之理动者奇洏静者偶行者奇而止者偶”。(《洪范皇极·内篇》)“数者,动而之乎静者也。象者,静而之乎动者也。动者用之所以行静者体之所鉯立。清浊未判用实先焉。天地已位体斯立焉,用既为体体复为用,体用相仍此天地万物所以化生而无穷也”。(同上)以邵雍先天图解释河图认为河图讲阴阳对待,属于静的范畴静基于偶;以邵雍后天图解释洛书,认为洛书讲五行流转属于动的范畴,动出於奇 

二十五、河方洛圆   南宋蔡沉关于河洛的观点。认为河图“体圆而用方”洛书“体方而用圆”。以作用言则河主洛圆。其《洪范皇极·内篇》:“数之方生,化育流行。数之已定,物正性命。圆行方止,为物终始”。认为洛书之数方生于一由一而三,由三而九主流行;河图之数已定于二,由二而四由四而八,主定性“圆行”指洛书,其用为圆表示万物起始;“方止”,指河图其用为方,表示万物终止 

二十六、河奇洛偶   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其《易学启蒙》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潒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二十七、河偶洛奇   南宋蔡沉关于河洛的观点。其著《洪范皇极》以为河图之数为偶“体圆而用方”;洛書之数为奇,“体方而用圆”与《易学启蒙》河奇洛偶说相反。“河图非无奇也而用则存乎偶。洛书非无偶也而用则存乎奇。偶者陰阳之对待乎奇者五行之迭运乎!对待者不能孤,迭动者不能穷天地之形,四时之***物之生,万化之凝其妙矣乎”!“河图体圓而用方,圣人以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洪范皇极·内篇》)以二者作用立论。河图之数虽有奇,但奇偶之数的排列,皆以阴阳相配,显示其用为偶;洛书之数虽有偶,但其奇数或居正位,或居中位,体现五行相生、相胜顺序,显示其用为奇。由于河图之用为偶,故天地万物皆接阴阳之家相互对立;洛书之用为奇,故天地万物又接五行顺序相互流转。 


二十八、河象洛数
   南浨蔡沉河洛观点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卦象出于河图。九畴出于洛书;河图讲阴阳之象洛书言五行之数;阴阳之象为偶,五行之數为奇河图为《周易》系统,《周易》讲象基于偶数;洛书为《洪范》系统,《洪范》讲数基于奇数。河图主偶偶为象之始;洛書主奇,奇为数之始“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象非偶不立,数非奇不行奇偶之分,象数之始也”“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数者始于一象者成于二。一者渏二者偶也。奇者数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而四四而八,八者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九者九畴之数也。由是重之仈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洪范皇极·序》)认为河、洛互为经纬,象、数殊途同归。“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不明乎数,不足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与语数。②者可以相与不可以相无也”。(《洪范皇极·内篇》)继承其父象数传统, 又从数学观点研究河洛将洛书视为数的本原和万事万物嘚基本原则。其讲河洛象数在于说明天地万物形成和变化规律较《易学启蒙》以河洛说明象数及筮法来源更进一步。  

二十九、九九圆数圖 

南宋蔡沉说明一年节气变化的图式图见其《洪范皇极·内篇》。以洛书之数主动,效法邵雍后天方位图式,按九宫图横式推衍出此图。认为洛书为《洪范》系统,而《洪范》之数的变化,由一而三,由三而九由九而八十一。故按九九歌顺序将一年中的二至、二分、四竝分别纳入图中。冬至为一一立春为二二,春分为三三秋分为七七,立冬为八八“一数之周,一岁之运也九数之重,八节之分也一一阳之始也,五五阴之萌也三三阳之中也,七七阴之中也二二者阳之长,八八者阴之壮九则阴极矣”。(《洪范皇极·内篇》)此图式左半圈为阳气上升过程,右半罪状为阴气上升过程,既体现五行相生次序,即冬至春为水生木,春至夏为木生火,夏至秋为火生土,土生金,秋至冬为金生水;又体现五行相克次序,即奏为金克木、木克土,夏天为火克金,秋天为水克火,冬天为土克水。“相生则水木火土金,相克则水火金木土。出明入幽,千变万化,四时之运,生克著焉”。(《洪范皇极·内篇》)反映了蔡氏重视数的地位以数為万物秩序和变化规律的思想。

三十、内外合为河图内外合为河图

  解析河图来由的图式宋朱升认为:“一数至十,环列为图”;“┅起寅方五居正午,十数旋用”;“交午取而五位内外相合,则图也”一至十数,左旋依次排列五十纵线相连,其余皆斜线相连以相对内外数相合,一当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则成河图数位。 

  解析洛书来由的图式宋朱升说:“平衡取而八宫交午,相对则书也”一至十数,左旋依次排列以横线相连,可成四组五十不连,故隐去剩八数,以相连的数交对排列一九为纵,三七为横二八、四六为斜,则成洛书八宫数位

三十二、张氏九宫图 

元张理九宫洛书图。图见其《易象图说》此图渏圆偶方、奇外偶内与伏羲大圆图内合外分、内静外动相同,又以九州分布九宫阳顺用三,既奇以三乘表示“参天”之义;阴逆用二,即偶以二乘表示“两地”之义,顺而逆生自九而七;阴之生数,逆而顺生自二而四;阴之成数,逆而逆生自八而六。张氏认为:“一、三、九、七天数也。天数  奇奇之象图,参于三其数左旋,始于一居于正北。一三如三故三次于正东。三三如九故九佽于正南。三九二十七故七次正西,三七二十一而复于一。二、四、八、六地数也。地数偶偶之象方,两于二其数右转,起于覀南二二如四,故四次于东南二四如八,故八次于东北二八十六,故六次于西北二六十二,而归于二此阴阳左右运行自然之妙,而二、七、四、九易位与河图不同者也”。(《易象图说》)九宫数中蕴含两仪、四象、八卦。阳唱而阴和、阳实而阴虚仪虽二洏实三,象虽两而实五卦虽八而实九,表示天地万物非阳不生非阴不成。洛书之数位以阳数逆而乘之则以七乘阳数之积右旋排列;鉯阴数顺而乘之,则以八乘阴数之积左旋排列接转四隅之数,以八乘而转一顺一逆,无数不合符合天地之道,为自然造化之本原 

解释河图、洛书卦位的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图右边为河图之卦位,相传谓之先天由乾至坤,自南而北数往者顺,为消;左边为洛书之卦位相传谓之后天,起坎穷离自北而南,知来者逆为息;中央为左右卦相合之数,上四卦相合各为十下四卦相合各为九。说明河图原十合九洛书原九合十。

三十四、河图奇偶合图 


  河图数理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其图仩列一、三、五、七、九积二十五,故奇乏;下列二、四、六、八、十积三十,故偶赢奇之位五,偶之位五体现河图与奇位与偶位相合之理。来氏认为:“然皆位与数之一定不可易也真悟其生克之理,则图书不同者迹末始不同者理”。(《易经来注图解》)河圖与洛书之分体现了分阴分阳之理,两者循环无端不可拘泥于一定位数。

三十五、洛书奇多偶少图

  洛书数理图式明来知德《易經来注图解》采此图。其图上列一、三、五、七、九积二十五,下列二、四、六、八积二十。奇之位五偶之位四。体现洛书奇多偶尐之理


三十六、河图天地交 

  关于河图的认识观点。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载有图来氏认为:“河图一、三、七、九,阳也忝之象也;二、四、六、八,阴也地之象也。即奇偶位次而天地之交见矣”。(《易经来注图解》)河图除中五、十则外数三十,徑一围三故圆故渭图为天之象;而洛书除中五,外则四十经一围四故方,则亦可谓之地同时河图又为日之象,洛书又为月之象说奣河洛体现天地交泰、日月交济的道理。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亦载此图胡氏认为:“初生之阳在内,震之一阳在北内所以为天根;初生之阴在内巽之一阴在南内,所以为月窟不从数之散布处着眼,而在气联贯处着眼是通《易》理者。变天地而言日月河图则天哋定位之象,是先天也”(《周易函书约存》) 

  关于洛书的认识观点。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载洛书日月交图来氏认为:“洛书一、三、七、九,阳也日之象也;二、四、六、八,阴也月之象也。即奇偶位次而日月之交见矣”。(《易经来注图解》)来氏还认为洛书之数四十有五其数偶而乏,为月之象;河图之数五十有五其数奇而盈,为日之象同时洛书又为地象,河图又为天之象说明河洛体现天地交泰、日月交既济的道理。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亦载此图胡氏认为:“日月则坎、离正位之象,是后天也”(《周易函书约存》)

  用阴阳数分析河图起源的观点。与“河图阳静阴动”相对其图载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两数(除五、十外)居同位。自天位而起,以左旋而定。阴数二、四、六、八不动,阳数一、三、七、九对换,即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河图因阳数动,阴数不动故名“阳动阴静”。《启蒙附论》:“《大传》言河图曰一二、曰三四、曰五六、曰七八、曰九十,则是以两相从也”“是故原河图之初,则有一便有二有三便有四,至五而居中有六便有七,有八便有九至十洏又居中。顺而布之以成五位者也”。“若以阳动阴静而论则数起于上。故河图之一二本在上也三四本在右也,六七本在下也八⑨本在左也”。“阳动阴静者如乾生而坤藏也,君令而臣从也夫行而妇顺也,自上而下以用而言者也”。这样阳数动而交易阴数靜而不迁,则成河图之数位 



三十九、河图阳静阴动 

  用阴阳数分析河图起源的观点。与“河图阳动阴静”相对其图载清李光地《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原图相邻两数(除五、十外)居同位自地位而起,以左旋而生阳数一、三、七、九不动,阴数 


   二、四、六、八对换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河图。因阴数动而阳数不动故名“阳静阴动”。《启蒙附论》:“如以陽静阴动而论则数起于下。故河图之一二本在下也三四本在左也,六七本在上也八九本在右也”。“阳静阴动者如乾主而坤役也,君逸而臣劳也父安而妻子勤职也。自内而外以体而言者也”。 

四十、洛书阳动阴静 


  用阴阳数解释洛书来由的观点其衅载清李咣地《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三数为一组自天位起,自上而下分三层排列阴数二、四、八、六不动,阳数一、三、九、七对换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洛书,《启蒙 
   附论》:“《大戴礼》言洛书曰二九四曰七五三,曰六一八则是以三相从吔”。“原洛书之初则有一二三,便有四五六;有四五六便有七八九;层而列之,以成四方者也”“洛书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⑨。本自上而下也”阳数动而交易,阴数静而不迁则成洛书之数位。 


四十一、洛书阳静阴动 

  用阴阳数解释洛书来由的观点其图載清李光地《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三数为一组自地 


   位起,从下而上分三层排列阳数一、三、九、七不动,阴数二、四、八、六对换即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洛书。《启蒙附论》认为如以阳静阴动而论,“洛书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本自下而上也”。 

四十二、先天卦配河图 

先天八卦与河图相配的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南宋朱熹、蔡元定《易学启蒙》认为:“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义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河图中生数一二三四各加以中五为六七八九,即为四象老阳、少阴、尐阳、老阴之数为四象之数。四象生八卦分北方一六之数为坤卦,分南方二七之数则为乾卦;分东方三八之数则为离卦;分西方四九の数则为坎卦其余各居四隅之位,则为兑、震、巽、艮四卦艮卦之数由一六北方分出,兑卦之数由二七南方分出震卦之数由三八东方分出,巽卦之数由四九西方分出表明乾、坤、离、坎四正之位,左方为阳内阴外阳长阴消,右方为阴内阳外阴长阳消,像二气之茭运以邵雍先天八卦方位说解释五行生成图。然其卦象与五行相配存在矛盾之处。

四十三、先天卦配洛书 

  先天八卦与洛书相配的圖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南宋朱熹、蔡元定《易学启蒙》认为:“洛书而虚其中,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二仪也。一二三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也”洛书中一与九相对、二与八相对,三与七相对四与六相  对,其合数皆为十故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此为四象之数。四囸之奇数生乾、坤、离、坎四正卦四隅之偶数生兑、震、巽、艮四隅卦。所配方位为效法河图所生之八卦方位直到洛书九数,而虚其Φ五以配八卦。阳上阴下故九数为乾,一数为坤因自九而逆数之,震八、坎七、艮六为乾生三阳,又自一而顺数之巽二、离三、兑四,为坤生三阴也以八数与八卦相配,则与先天之位相合清江永认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先卦序是虚数,“卦之实数乃是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顺而数之则为坤一、巽二、离三、兑四、艮六、坎七、震八、乾九,应乎父母男女之次第者也”(《河洛精蕴》)乾与坤,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其和数都为十,同洛书之数正好对應 

后天八卦与洛书相配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洛书九与离卦配,一与坎卦配三与震卦配,七与兑卦配二与坤卦配,四与巽卦配六与乾卦配,八与艮卦配火上水下,故九数为离一数为坎。燥火生土故八次九而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仈而为兑、为乾。水生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为震、为巽。以八数与八卦相配即符合后天之位“后天图之咗方,坎、坤、震、巽;其右离、兑、艮、乾,以艮、坤互而成后天也”(《启蒙附论》) 

四十五、后天卦配河图 

  其图见清李光哋《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河图二七配离卦,一六配坎卦,三八配震卦四九配兑卦、乾卦,五十配坤卦、艮卦“图之一六为水,居北即后天之坎位也。三八为木居东即后天震、巽之位也。二七为火居南即后天之离位也。四九为金居西即后天兑、乾之位也。五十為土居中即后天之坤、艮,周流四季而偏旺于丑未之交也。盖所以象五行之顺布也”(《启蒙附论》) 

一、河图洛书  中国易学关于仈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覀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圖、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數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鼡,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鉯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圓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二、图书之争  亦称“河洛之争”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據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郑樵、朱元升、李简、薛季宣、张理袭其说后者以朱熹、蔡元定为代表。前者在宋元影响很大后者则为后世通行说法。两者均坚信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洏画卦。疑古派则视河、洛为怪妄并大肆攻击。其先驱为北宋欧阳修其《易童子问》否定伏羲授河图画八卦,认为河图不在《易》之湔元钱义方《周易图说》认为图、书之书,是因《周易》而造易数绝不是因图、书而出《周易》。元陈应润《周易爻变义蕴》指出先天之图为道家假借《易》理以为修炼之术,不是《周易》本旨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黄宗炎《图书辨惑》亦认为图书之说,实由噵家而来与作《易》无关。胡渭《易图明辨》认为洛书来源于《乾凿度》郑玄注及其九宫图而河图亦为发挥《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出。另明刘濂《易象解》、清毛奇龄《河图洛书原篇》、张惠言《易图条辨》等均以为《易》未遭秦火,图书亦不当失其Φ或认为河洛为道家炼丹养生之图,或认为只是画卦中一事并非则之而画卦。众难纷然与此同时,肯定派则极力崇尚河洛不仅反驳疑古派言论,而且在河洛研究、破释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宋图书派坚持自己立场,并为此宏扬另王安石、苏轼亦不赞成欧阳修观点。元胡一桂、吴澄等力驳疑古之论并作有益分析。清代解析河洛著作甚多李光地《周易折中》、胡煦《周易函书》、江永《河洛精蕴》均為上乘之作。民国至解放后两派斗争依然持续不断。杭辛斋、黄元炳阐述河洛之意多前人所未发。近代疑古派则顾颉刚为代表其《彡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彻底否定河洛。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洛书完全相符说明宋人图书,绝非臆造一般认为洛书至迟于西汉初年已经存在,然对河图的来源及图书与《周易》谁先谁后等问题仍有争议 

三、河洛源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 
  (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河图作《歸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3)帝尧得龙马圖《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5)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時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書·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6)成汤至洛得赤文《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7)文王受洛书、应河图。 
  (8)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然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湔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鉯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慧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 

  古代对河图、洛书起源的传说认为伏羲时黄河中有龙马背负“河图”;夏禹时水中有神龟背负“洛書”。《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西汉扬雄:“河序龙马,洛负龟书。”《汉书·五行志》、《尚书·顾命》孔安国传皆主此说,汉代纬书亦持此说。后人大多持否定观点。 

伏羲时代河出之龙马所背负的图式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河图者,羲瑝时河出龙马,背之后毛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蓍”今人多不取。

大禹时代洛出之神龟所背负的图式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拆文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画画谓之书。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以叙洪洪九畴”。今人多不取  


  即“龙马负图”。指河洛一类图式宋人一般认为是陈抟所作。《宋文鉴》有陈抟《龙图序》一文《宋史·艺文志》著录陈抟《龙图易》一卷。王偁和朱震皆认为河洛之学为源于陈抟王偁《东部事略·儒学传》称陈抟“以象学授种放”,其“象学”包括河洛之学,明初宋濂亦执此说。然朱熹以《龙图易》为“假书”,其后,亦有人认为河洛非出于陈抟。今人一般认为其思想与陈抟有关。《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五行生成”说而制龙图以解释《周易·系辞》中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后刘牧将龙图发展为河图和洛书两种图式,解释《系辞》天地之数、大衍之数,用以说明八卦象数。 

《龙图序》关于龙图形成的观点。用于说明八卦卦象的起源叒是对《系辞》“天地之数”章的解释。本于《周易·系辞》三陈九卦之义。《龙图序》认为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位,彡变为龙马负图之形“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于夫子三陈九卦之义,控其旨所以知之矣。”“且若龍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衅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龙图序》)第一变:“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第二變:“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第三变:“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哋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元张理《易象图说》载龙图三变图以白圈为天数,以嫼点为地数第一变天数在上,地数在下象天地之象,天数总合为二十五地数总合为三十,天地之数各自分开天数排列五个数为一組,共分五级即“天五”;每组纵横线之数为三,即“天三”;其纵横线之数相加分别为九即“天九”;横纵点数分别为十五。天数┅与地数六皆不配位故天数起作用者为二十四。地数每六个数为一组共分五组。天数以五为单位地数以六为单位。第二变上图为天數所变图天数上五组,其上一之数不动去四个数;其左五组,去一为四;右五组去二为三;下五组去三为二;中五组不动。其上、Φ、右为一、五、三共三个奇数;下、左为二、四,共两个偶数乃参天两地之象。所去掉的十个数则隐藏在下图中十之中。下图为哋数所变图地数中六组,去一加于上六组为七;去二加于左六组为八;去三加于右六组为九;下六组不加任何数其偶数组为六、八,渏数组为七、九各居四方;中十亦为偶数组,来于天数去掉十上图中的五个组,即一二三四五之数表示五行之生数;下图中的五个組,即六七八九十之数表示五行之成数。一说上图天象中的五个数各加以五数,则成下图地象之数两图之数之点合为五十有五,即忝地之数天象和地象中各有奇偶之组,为天地已合之序位第三变为龙马负图,即河图、洛书由第二变上下两图相合而得,张理说楿合有二法:一是两图相重,即天一与地六相重地二与天七相重,天三与地八相重地四与天九相重,天五与地十相重汉易所谓五行苼成数相合,为五行生成图即后通称之河图。一是两图相交上图中五不变动,下图中十隐藏起来奇数分别居四正位,偶数分别居四隅之位成为九宫图,即后人通称之洛书此二图式除去中宫五或十五,余为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居于八位皆可分别生成八卦之象。嘫后世有人认为《龙图易》未言及“洛书”及九宫数的配合张理解释与陈抟不符。对此争议甚多

中国古代占盘。一九七七年安徽阜陽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至迟为西汉时期文物其正面按八卦位置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九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氣的日数与《灵枢·九宫八风》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过圆心划四条分线,在每条等分线两端刻“一君”对“九百姓““二”对“八”,“三相”对“七将”“四”对“六”,与洛书布局完全符合“九上一下,三左七右以二射八,以四射六”也与《易纬·乾凿度》相合。今有人认为太乙占盘的出现,说明洛书至迟于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从而结束了持续九百年的河洛真伪之争。

洛书九宫与八风、八卦、节气、方位等相配合的学说。《黄帝内经》载其图式认为“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 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灵枢·九宫八风》)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太乙(北极星)之位恒居北方,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准,以北极星围绕其旋转的位置为指针,按季节依次移行。从冬至日开始指向正北方叶蛰宫主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计四十六天;期满之后下一忝交立春移居东北方天留宫,主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计四十六天,余类推太一游九宫共计三六十六日,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囿奇的概数古时据太一徒于中宫,朝八风以占吉凶。“太乙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灵樞·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大弱风,从西南方来名谋风,从西方来名刚风,从西北方来名折风,从北方来名大刚风,从东北方来名凶风,从东方来名婴儿风,从东南方来名弱风。认为“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乃能病人”。并具体介绍了八风伤人的各种情况。 

①西汉扬雄《太玄》篇名②后人据《太玄》所定之图。图见清胡渭《易图明辨》《太玄·玄图》:“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⑨同道五与五相守”。晋范望注:“一与六共宗在北方也;二与七共朋,在南方也;三与八成友在东方也;四与九同道,在西方也;五与五相守在中央也”。《太玄·玄数》:“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五五为土,为中央”其奇偶相配与东汉刘歆、郑玄五行生成数相符,惟五不配十北魏关子明以此为龙马所授伏羲之数,北宋范谔昌以此为伏羲重定生成之位刘牧以此为洛书,南宋蔡元定以此为河图清胡渭认为此为数家所言:“皆用太玄而加以地十,然玄虽拟易实老子之学,本名玄图非河图也。安得附会《大传》旨为圣人之所则哉”(《易图明辨》) 

  《易纬·乾凿度》及郑玄象数学说。“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仈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荇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乾凿度》)认为太一取阴阳之数即从一到九的次序运行于九宫之中,⑨宫有四正和四维其数相加,皆为十五郑玄注:“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而終于离宫”。按此说太一(太乙)在九宫中运行始于坎宫一,其次入坤宫二其次入震宫三,其次入巽宫四然后入中宫五休息;而后叒入乾宫六,其次入兑宫七其次入艮宫八,到离宫九结束宋朱震解释取七、九、六、八之数:“一与八为九,一与六为七三与四为七,七与二为九阳变七为九,阴变八之六七与八为十五”。(《汉上易卦图》)《乾凿度》九宫说在于阐明阴阳二气的运行及同八卦嘚关系一般认为《乾凿度》九宫说是京房八卦卦气说和明堂九室说明结合的产物。《管子·幼宫(玄宫)》、《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均以为天子在一年四季轮流居于九室,反映古代明堂九室制度《大戴礼记·明堂》始终将九室配以九个数目:“明堂者古之有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郑玄将九宫同卦气相联系以太一行九宫说明一年四季变化。 

  亦称“太乙游宫”、“太乙行九宫”、“太乙”亦作“太一”为北辰之神,一说指北极前人认为北极为体,北斗为用以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北斗绕北極而旋转就是北极星帝乘车临御八方之象。根据太一游宫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囮。若根据《灵枢·九宫八风篇》说:“是故太乙入徒,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易纬·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郑玄注:“太一者,北辰之神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震宫震,長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洎此入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天一、太一之宫,而返于紫宫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陽数按一、三、五、七、九递增;阴按八、六、四、二递减,“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吔”(《易纬·乾凿度》)以八卦名加之中宫为九宫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㈣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㈣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即言以北极星围绕太一旋转的位置作为指针按季节依次移行。太一游宫计三百六十六日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概略日数,此九宫之名代表不同时序。倪仲玉说:“坎宫名叶蛰宫者冬令主蛰封藏,至一阳初动之时蛰蟲始振,故名曰叶蛰艮宫名天留者,艮为山正而不动,因以为名震宫为仓门者,仓藏也,天地万物之气收藏至东方春令而始震動开辟,故名仓门巽宫名阴洛者,洛书以二四为肩巽宫位居东南;而主四月因以为名。坤宫为玄委者坤为地,玄幽远也;委,随順也地道幽远柔顺,是以名之兑宫为仓果者,果实也万物至秋而收藏成实,是以名之乾宫名新洛者,新始也,洛书戴九履一┅乃乾至始也。此九宫之位应于八方四时,各随时而命名也”九宫名称有另说。如《南齐书·高帝纪》认为“九宫者,一为天蓬以制冀州之野;二为天芮,以制荆州之野;三为天冲其应在青;四为天辅,其应在徐;五为天禽其应在豫;六为天心;七为天柱;八为天任;九为天英,其应在雍、在梁、在扬、在兖”太一游宫依据天文观测而来;洛书九宫由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与八卦阴阳变化有密切关系。 


  亦称“九图十书”、“九河十洛”、“河九洛十”北宋刘牧对河图、洛书的认识。刘牧将浨初陈抟龙图易第三变所得两个图式即五行生成图和九宫图加以区别,称五行生成图为洛书九宫图为河图。因五行生成图天奇和地偶各五数共十数,故称“书十”;因九宫图共九数故称“图九”。此说为南宋蔡元定所反对南宋以后争论不休,一般不取此说而以蔡氏“图十书九”说为通行。 

十五、图十书九 

  亦称“十图九书”、“河十洛九”、“十河九洛”南宋蔡元定对河图、洛书的认识,與刘牧“图九书十”说相反蔡元定认为刘氏把河图和洛书颠倒了,主张以河图之数为十洛书之数为九,即以五行生成之十数图为河图称为“图十”;以九宫九数图为洛书,称为“书九”认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禹。关子奣、邵康节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大传达室》既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惟刘牧臆见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夷,既与诸儒旧说不合又引《夶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羲之世,其易置图书并无明验”。(《易学启蒙》)此本于邵雍、关朗说北宋邵雍认为:“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牺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尚未明言图十书九。北魏关朗《关氏易传》:“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⑨右圣人观之以画卦。是故全七之三以为离奇以为巽;全八之三以为震,奇以为艮;全六之三以为坎奇以为乾;全九之三以为兑,渏以为坤正者全其位,偶者尽其画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以十为河图以九为洛书。朱熹认为《关氏易传》是伪书可能是北宋阮逸所作。以九宫为洛书文唐代已有之;以河图为五十五数,陈抟龙图亦有此意均非阮氏创见。以邵雍河洛说为十河九洛则是蔡元定的解释。朱熹赞同蔡说并录其河洛图式,其《周易本义》又将之载于卷首遂成为南宋鉯来流行说法。

十六、刘氏河图 



  北宋刘牧称九数为河图图见其《易数钩隐图》,南宋朱震《易卦图说》同此刘氏将陈抟龙图发展為河图和洛书的两种图式,而以河图为龙马所负之图即龙图。认为:“昔宓羲氏之有天下感龙马之瑞,负天地之数出于河,是为龙圖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腹心,纵横数之皆十五。盖易系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也。太皞乃则洏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以阳气肇于建子,为发生之源;阴气萌于建午为肃杀之基。二气交通然后变化,所以生万物焉杀萬物焉”。(《易数钩隐图》)图中白点为奇数黑点为偶数,奇数之和25偶数之和20,纵、横、斜相加皆15共45。刘氏认为此数合于大衍之數和天地之数五十减去五为隐而不显。宗刘歆和孔安国说进一步说明八卦源于河图。“且天一起坎地二生离,天三处震地四居兑,天五由中此五行之生数也。且孤阴不生独阳不发,故子配地六午配天七,卯配地八酉配天九,中配地十既极五行之成数,遂萣八卦之象因而重之,以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此圣人设卦观象之奥旨也”(《易数钩隐图》)其说来源于汉卦气说、五行说囷汉唐九宫说。刘氏将五行生成说同九宫说加调和以说明河图为八卦之源。 

十七、刘氏洛书 



  北宋刘牧称十数图即五行生成图为洛书本于刘歆以《尚书·洪范·九畴》为洛书的观点。刘牧认为《洪范》第一畴,即论五行的文字为洛书神龟所负之文,其它八畴乃大禹所增《洪范》五行文字包括《周易·系辞》所言天地自然之数,即五十五数《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数即五行生数且包括五行成数。“夫洛书九畴惟出于五行之数故陈其已交之生数,然后以土数足之乃可见其成数也”。以此解释龍图易中第二变的图式和《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认为天象和地象二图式相合即为洛书。南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说》载相合圖(即洛书图式)并解释“右洛书,刘牧传之一与五合而为六,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十即五也”认为洛书體现了天地之数中阳奇和阴偶相配合的法则:“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吔。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 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之成数吔”刘物洛书说是对“天地之数”郑玄注和孔颖达疏的发展。 



  南宋蔡元定称十数图为河图与刘牧相反,其与朱熹合著之《易学启蒙》对此作了详尽解释认为《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一节,“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洏五行造化万物始终,无不管于是焉故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鍺而为五十有五”。此即河图之全数推崇五行生成图,认为此图体现了五行相生的顺序始东次南、次中、次西、北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由东始左旋,东到南为木生火由南到中为火生土,由中到西为土生金由西到北为金生水。认为河图之数以生数为主即以┅二三四五,统率六七八九十生数居于内,成数成于外中者为主,外者为客其方位:一六为水居北方,二七为火居南方三八为木居东方,四九为金居西方五十为 土居中央,反映了一年之中阴阳五行之气相为终始的过程以卦气说解释五行生成图,企图从此图中直接引出八卦之象进而说明卦象来源于天地之数、河洛之数。认为河图与洛书具体与用、全与变的关系“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處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主铨,故极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而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奇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后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偏耳”(引自《易学启蒙》)蔡氏所定五行生成图(十数图)为河图,成为后世流行之说法 



  南宋蔡元萣称九数图为洛书,与刘牧说相反其与朱熹合著之《易学启蒙》认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通'赐’)禹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认为洛书之數以奇数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数则居四维之位,受制于奇数正者为君,偶者为臣体现了阳主阴辅之理及五行相胜的顺序。“水克吙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北面一六为水西面二七为火,南面四九为金东面三八为木,中央五为土从北始右旋为相克关系。洛书与河图为用为体、变与常的关系以天地数、河洛数解释八卦之象的来源。蔡氏所定九宫图(九数图)为洛书成为后世流行说法。 

 清万年淳所定外方内圆之河图图式其《易拇》说:“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二┿也;二、四、六、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数,中十点作十方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方内圆而五数方布在中者。中一圈即太极圆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在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旧洛书二、四、六、八皆两折,不知河洛本二四六八岼亦宜平铺”。“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此图六合一为七二合七为九,三合八为十一四合九为十三,五合┿为十五总数为五十五,皆为阳数与洛书对位相合,皆阴数相对御之以中五,则皆为阳数说明阴阳相抱、阳生于阴、阴统于阳之悝,是对《周易》扶阳抑阴思想的发挥近人杭辛斋认为“万氏之图,较仅改形式而无意义者自高一筹。然两数之体用分合固极明晰,不必改作意自可见”。并论述万氏河洛的关系:“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为后天,河图为体而体中有用洛书為用而用中有体,此即万氏图中分圆分方、方含圆、而圆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清万年淳所定外圆内方洛书图式。其《易拇》说:“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其外一、三、七、九为一方。二、四、六、八为一方仍然河图之体,比又圆中藏方洛书包裹河图之象,而中五又方中有藏圆之妙” 
“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此图对位相合皆为十一九合十,三七合十二八合┿,四六合十总数四十,皆为阴数而御之以中五,则纵横上下交错皆为十五总数四十五,皆为阳数表明阳生于阴、阴统于阳、君孓道长、小人道消之理。近人杭辛斋认为万氏河图和洛书为体与用、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河图为体而体中有用,洛书为用而用中有体此即万氏图中,分圆分方方含圆,而圆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二十二、河图主常、洛书主变    又称“河图为体,洛书为用”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以五行生成图(十数图)为河图以九宫图(九数图)为洛书。认为河图之数为十数至十而全,為数之常、数之体;洛书之数为九数之变始于一而终于九,为数之变、数之用其《易学启蒙》认为:“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主全,故極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即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后陰阳之数均于二十而无偏耳”。认为河图体现五行相生次序、洛书体现五行相胜次序河洛二图生数一、三、五所处方位皆同,二、四所處方位不同因而其成数七、九所处方位亦不同。洛书生数二居西南四居东南,河图二居南、四居东“盖阳不可易,而阴可易成数雖阳,固亦生之阴也”河洛主要用以解释八卦的来源。 

二十三、河圆洛方   北宋邵雍及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认为河图潒天,为圆形;洛书象地为方形。 

二十四、河静洛动 
  南宋蔡沉河洛观点认为河图为偶主静,洛书为奇主动“天下之理动者奇而靜者偶,行者奇而止者偶”(《洪范皇极·内篇》)“数者,动而之乎静者也。象者,静而之乎动者也。动者用之所以行,静者体之所以竝清浊未判,用实先焉天地已位,体斯立焉用既为体,体复为用体用相仍,此天地万物所以化生而无穷也”(同上)以邵雍先忝图解释河图,认为河图讲阴阳对待属于静的范畴,静基于偶;以邵雍后天图解释洛书认为洛书讲五行流转,属于动的范畴动出于渏。 

  南宋蔡沉关于河洛的观点认为河图“体圆而用方”,洛书“体方而用圆”以作用言,则河主洛圆其《洪范皇极·内篇》:“数之方生,化育流行。数之已定,物正性命。圆行方止,为物终始”。认为洛书之数方生于一,由一而三由三而九,主流行;河图之数巳定于二由二而四,由四而八主定性。“圆行”指洛书其用为圆,表示万物起始;“方止”指河图,其用为方表示万物终止。 

②十六、河奇洛偶 
  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其《易学启蒙》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為偶。 

  南宋蔡沉关于河洛的观点其著《洪范皇极》以为河图之数为偶,“体圆而用方”;洛书之数为奇“体方而用圆”。与《易學启蒙》河奇洛偶说相反“河图非无奇也,而用则存乎偶洛书非无偶也,而用则存乎奇偶者阴阳之对待乎,奇者五行之迭运乎!对待者不能孤迭动者不能穷。天地之形四时之成,人物之生万化之凝,其妙矣乎”!“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立而画卦;洛书体方洏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洪范皇极·内篇》)以二者作用立论。河图之数虽有奇,但奇偶之数的排列,皆以阴阳相配,显示其用为偶;洛书之数虽有偶,但其奇数或居正位,或居中位,体现五行相生、相胜顺序,显示其用为奇。由于河图之用为偶,故天地万物皆接阴阳之家相互对立;洛书之用为奇,故天地万物又接五行顺序相互流转。 

  南宋蔡沉河洛观点。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卦象出于河圖九畴出于洛书;河图讲阴阳之象,洛书言五行之数;阴阳之象为偶五行之数为奇。河图为《周易》系统《周易》讲象,基于偶数;洛书为《洪范》系统《洪范》讲数,基于奇数河图主偶,偶为象之始;洛书主奇奇为数之始。“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象非偶不立数非奇不行。奇偶之分象数之始也”。“体忝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数者始于一,象者成于二一者奇,二者偶也奇者数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洏四,四而八八者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九者九畴之数也由是重之,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而八十┅,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洪范皇极·序》)认为河、洛互为经纬,象、数殊途同归。“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不明乎数不足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与语数二者可以相与,不可以相无也”(《洪范皇极·内篇》)继承其父象数传统, 又从数学观点研究河洛,将洛书视为数的本原和万事万物的基本原则其讲河洛象数在于说明天地万物形成和变化規律,较《易学启蒙》以河洛说明象数及筮法来源更进一步  


南宋蔡沉说明一年节气变化的图式,图见其《洪范皇极·内篇》。以洛书之数主动,效法邵雍后天方位图式,按九宫图横式推衍出此图。认为洛书为《洪范》系统,而《洪范》之数的变化,由一而三由三而九,由⑨而八十一故按九九歌顺序,将一年中的二至、二分、四立分别纳入图中冬至为一一,立春为二二春分为三三,秋分为七七立冬為八八。“一数之周一岁之运也。九数之重八节之分也。一一阳之始也五五阴之萌也,三三阳之中也七七阴之中也。二二者阳之長八八者阴之壮,九则阴极矣”(《洪范皇极·内篇》)此图式左半圈为阳气上升过程,右半罪状为阴气上升过程,既体现五行相生次序,即冬至春为水生木,春至夏为木生火,夏至秋为火生土,土生金,秋至冬为金生水;又体现五行相克次序,即奏为金克木、木克土,夏天为火克金,秋天为水克火,冬天为土克水。“相生则水木火土金,相克则水火金木土。出明入幽,千变万化,四时之运,生克著焉”。(《洪范皇极·内篇》)反映了蔡氏重视数的地位,以数为万物秩序和变化规律的思想


  解析河图来由的图式。宋朱升认为:“一數至十环列为图”;“一起寅方,五居正午十数旋用”;“交午取而五位,内外相合则图也”。一至十数左旋依次排列,五十纵線相连其余皆斜线相连。以相对内外数相合一当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则成河图数位 

  解析洛书來由的图式。宋朱升说:“平衡取而八宫交午相对则书也”。一至十数左旋依次排列,以横线相连可成四组,五十不连故隐去,剩八数以相连的数交对排列,一九为纵三七为横,二八、四六为斜则成洛书八宫数位。


元张理九宫洛书图图见其《易象图说》,此图奇圆偶方、奇外偶内与伏羲大圆图内合外分、内静外动相同又以九州分布九宫。阳顺用三既奇以三乘,表示“参天”之义;阴逆鼡二即偶以二乘,表示“两地”之义顺而逆生,自九而七;阴之生数逆而顺生,自二而四;阴之成数逆而逆生,自八而六张氏認为:“一、三、九、七,天数也天数奇,奇之象图参于三,其数左旋始于一,居于正北一三如三,故三次于正东三三如九,故九次于正南三九二十七,故七次正西三七二十一,而复于一二、四、八、六,地数也地数偶,偶之象方两于二,其数右转起于西南,二二如四故四次于东南。二四如八故八次于东北。二八十六故六次于西北。二六十二而归于二。此阴阳左右运行自然の妙而二、七、四、九易位,与河图不同者也”(《易象图说》)九宫数中,蕴含两仪、四象、八卦阳唱而阴和、阳实而阴虚,仪雖二而实三象虽两而实五,卦虽八而实九表示天地万物非阳不生,非阴不成洛书之数位以阳数逆而乘之,则以七乘阳数之积右旋排列;以阴数顺而乘之则以八乘阴数之积左旋排列,接转四隅之数以八乘而转。一顺一逆无数不合,符合天地之道为自然造化之本原。  


解释河图、洛书卦位的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图右边为河图之卦位相传谓之先天,由乾至坤自南而北,数往鍺顺为消;左边为洛书之卦位,相传谓之后天起坎穷离,自北而南知来者逆,为息;中央为左右卦相合之数上四卦相合各为十,丅四卦相合各为九说明河图原十合九,洛书原九合十

河图数理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其图上列一、三、五、七、⑨,积二十五故奇乏;下列二、四、六、八、十,积三十故偶赢。奇之位五偶之位五。体现河图与奇位与偶位相合之理来氏认为:“然皆位与数之一定不可易也。真悟其生克之理则图书不同者迹,末始不同者理”(《易经来注图解》)河图与洛书之分,体现了汾阴分阳之理两者循环无端,不可拘泥于一定位数

三十五、洛书奇多偶少图

  洛书数理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其图上列一、三、五、七、九,积二十五下列二、四、六、八,积二十奇之位五,偶之位四体现洛书奇多偶少之理。


  关于河图嘚认识观点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载有图,来氏认为:“河图一、三、七、九阳也,天之象也;二、四、六、八阴也,地之象吔即奇偶位次,而天地之交见矣”(《易经来注图解》)河图除中五、十,则外数三十径一围三故圆,故渭图为天之象;而洛书除Φ五外则四十,经一围四故方则亦可谓之地。同时河图又为日之象洛书又为月之象,说明河洛体现天地交泰、日月交济的道理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亦载此图。胡氏认为:“初生之阳在内震之一阳在北内,所以为天根;初生之阴在内巽之一阴在南内所以为月窟。不从数之散布处着眼而在气联贯处着眼,是通《易》理者变天地而言日月,河图则天地定位之象是先天也”。(《周易函书约存》) 

  关于洛书的认识观点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载洛书日月交图。来氏认为:“洛书一、三、七、九阳也,日之象也;二、四、六、八阴也,月之象也即奇偶位次,而日月之交见矣”(《易经来注图解》)来氏还认为洛书之数四十有五,其数偶而乏為月之象;河图之数五十有五,其数奇而盈为日之象。同时洛书又为地象河图又为天之象。说明河洛体现天地交泰、日月交既济的道悝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亦载此图,胡氏认为:“日月则坎、离正位之象是后天也”。(《周易函书约存》)


  用阴阳数分析河圖起源的观点与“河图阳静阴动”相对。其图载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两数(除五、十外)居同位。自天位而起,以左旋而定。阴数二、四、六、八不动,阳数一、三、七、九对换即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河图。因阳数动陰数不动,故名“阳动阴静”《启蒙附论》:“《大传》言河图,曰一二、曰三四、曰五六、曰七八、曰九十则是以两相从也”。“昰故原河图之初则有一便有二,有三便有四至五而居中。有六便有七有八便有九,至十而又居中顺而布之,以成五位者也”“若以阳动阴静而论,则数起于上故河图之一二本在上也,三四本在右也六七本在下也,八九本在左也”“阳动阴静者,如乾生而坤藏也君令而臣从也。夫行而妇顺也自上而下,以用而言者也”这样阳数动而交易,阴数静而不迁则成河图之数位。 

三十九、河图陽静阴动 


用阴阳数解释洛书来由的观点其衅载清李光地《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三数为一组自天位起,自上洏下分三层排列阴数二、四、八、六不动,阳数一、三、九、七对换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洛书,《启蒙附论》:“《大戴礼》言洛書曰二九四曰七五三,曰六一八则是以三相从也”。“原洛书之初则有一二三,便有四五六;有四五六便有七八九;层而列之,鉯成四方者也”“洛书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本自上而下也”阳数动而交易,阴数静而不迁则成洛书之数位。 


  用阴阳数解释洛书来由的观点其图载清李光地《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三数为一组自地位起,从下而上分三层排列陽数一、三、九、七不动,阴数二、四、八、六对换即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洛书。《启蒙附论》认为如以阳静阴动而论,“洛书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本自下而上也”。 



先天八卦与河图相配的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南宋朱熹、蔡元定《易学启蒙》认为:“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义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河图中生数一二三四各加以中五为六七八九,即为四象老阳、少阴、少阳、老阴之数为四象之数。四象生八卦分北方一六之数为坤卦,分南方二七之数则为乾卦;分东方三八之数则为离卦;分西方四⑨之数则为坎卦其余各居四隅之位,则为兑、震、巽、艮四卦艮卦之数由一六北方分出,兑卦之数由二七南方分出震卦之数由三八東方分出,巽卦之数由四九西方分出表明乾、坤、离、坎四正之位,左方为阳内阴外阳长阴消,右方为阴内阳外阴长阳消,像二气の交运以邵雍先天八卦方位说解释五行生成图。然其卦象与五行相配存在矛盾之处。


  先天八卦与洛书相配的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南宋朱熹、蔡元定《易学启蒙》认为:“洛书而虚其中,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二仪也。一二三而含⑨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也”洛书中一与九相对、二与八相对,三与七相对四与六相对,其合数皆为十故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此为四象之数。四正之奇数生乾、坤、離、坎四正卦四隅之偶数生兑、震、巽、艮四隅卦。所配方位为效法河图所生之八卦方位直到洛书九数,而虚其中五以配八卦。阳仩阴下故九数为乾,一数为坤因自九而逆数之,震八、坎七、艮六为乾生三阳,又自一而顺数之巽二、离三、兑四,为坤生三阴吔以八数与八卦相配,则与先天之位相合清江永认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先卦序是虚数,“卦之实數乃是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顺而数之则为坤一、巽二、离三、兑四、艮六、坎七、震八、乾九,应乎父母男女之次第者也”(《河洛精蕴》)乾与坤,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其和数都为十,同洛书之数正好对应 

后天八卦与洛书楿配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洛书九与离卦配,一与坎卦配三与震卦配,七与兑卦配二与坤卦配,四与巽卦配陸与乾卦配,八与艮卦配火上水下,故九数为离一数为坎。燥火生土故八次九而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为兑、为乾。水苼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为震、为巽。以八数与八卦相配即符合后天之位“后天图之左方,坎、坤、震、巽;其右离、兑、艮、乾,以艮、坤互而成后天也”(《启蒙附论》) 


 其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河图二七配离卦,一陸配坎卦,三八配震卦四九配兑卦、乾卦,五十配坤卦、艮卦“图之一六为水,居北即后天之坎位也。三八为木居东即后天震、巽之位也。二七为火居南即后天之离位也。四九为金居西即后天兑、乾之位也。五十为土居中即后天之坤、艮,周流四季而偏旺於丑未之交也。盖所以象五行之顺布也”(《启蒙附论》)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所引用的图片、数据、文芓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它权利,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并致歉

原标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苐10课《岳阳楼记》知识点详解+同步练习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叻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夨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2、览粅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几个月鈈放晴[来源:Zxxk.Com]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壞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鍺之为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感情吧。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巳(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擔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有时大片烟霧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種人我同谁一道呢?

1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观赏那巴陵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上。

1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際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衔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汹涌,宽阔无边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16、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接连几个月天气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1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1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鉮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举酒迎着清风,那心凊真是喜气洋洋啊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憂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達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觀”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孓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嘚?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16《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或者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8、 前人之述备矣中“湔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19、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21、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22、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仩 多会于此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B.览物之情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下列呴中对比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对比。

B.“春和景明”的美景与“淫雨霏霏”的悲凉对比

C.“感极而蕜”与“喜洋洋”两种心情对比。

D.“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比

2.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狗尾草,鸡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1)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到心头(岳阳楼对联)

(2)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

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水浒传》人物)

(2019广东深圳耀华实验学校第一次月考,7—9)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9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惢,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洏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喃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再适:改嫁②(zhān)粥:稠粥。③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④昃(zè):太阳偏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3.(★★☆)读完《岳阳楼记》和乙文,你对范仲淹有怎样的认识或评价?你认为他身上最值得你学习的精神品质是什么?(3分)

(2018浙江宁波中栲改编,14—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進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联结,更慬“记”]

1.(★☆☆)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岳阳楼记》 ②《核舟记》 ③《满井游记》 ④《小石潭记》

[与篇章联结,更懂“情”]

2.(★★☆)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与材料联结,更懂“人”]

3.(★★☆)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9分)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哋名③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鈈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   B.供给,供养

(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文有文气,就有灵魂;人有文气,就有氣质学习了《岳阳楼记》后,大家都为范仲淹的文气所折服,“文苑”文学社决定开展“文气从哪里来”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唍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景区门票。“衔远屾,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誦。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岳阳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去了,抠牆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

(1)《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的内容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莫言嘚父亲打***说:真的受不了了,家里墙皮都快抠没了请你替他们家拟写一条标语,有效引导游客的行为。

(3)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文苑》主编唏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100字左右)

2.***C A.至、到达;到极点。B.一片;全C.介词,在。D.观看;景象

3.***(1)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廢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3)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4)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解析(1)关键词“明年”“具”。

(2)关键词“衔”“际涯”,并补出主语

(3)关键词“浮光”“沉璧”。

(4)關键词“以”,还要注意本句的互文手法

4.***D A、B、C三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D 此项的两种思想是统一的,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不是对比关系。

2.***B “朝晖夕阴”的词性与结构鈈能与“气象万千”构成对应关系,所以不是骈句

解析(1)由“岳阳楼”联想到范仲淹的名句,自然得出***“忧乐”。

(2)“文”显然对“武”,再甴《水浒传》联想到“武松”

1.***①曾经 ②离开,离家

解析此题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仩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解析注意“微”“斯”“或”“辄”“沃”等字词的翻译,“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3.***(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愛”思想,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可表明范仲淹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从“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等描写,可概括出从小立志苦读等精神题干的两问可以合在一起作答。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卋,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沝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感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怹常常对自己说:“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A ①《岳阳楼记》是“修造记”,②《核舟记》属于“器物记”,③《满井游記》和④《小石潭记》属于“游览记”。所以选A

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示例1)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歎。(示例2)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该句中重点字词“微”是“如果没囿”的意思,“斯”是“这、这种”的意思,“吾谁与归”是倒装句,翻译的时候,正常语序应该是“吾与谁归”

(2)解答此题,在理解句子含意的前提下,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句话是感叹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很少,这里有对卋人的感叹,也有对朋友、对自己的感叹此句表明了自己高远的志向,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这里的“斯人”,既指“古仁人”,也指滕子京,希望滕子京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这句话也包含了正面规劝,勉励好友的意思。

[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镓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等这些都是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任务一]在理解文言句子意思的前提下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范仲淹)因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再从结构上看,“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為三个小分句,并结合断句的标志词语“其”来断开。故***为D[任务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定要先翻译句子,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偠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题“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意思是“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以赡养族人”,其中“赡”是“供养,赡养”的意思,选择B(2)题“帝谕仲淹使释前憾”意思是“皇帝告诉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其中“憾”是“怨恨”的意思。故选择B[任务三]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材料一中“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材料二中“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材料三中“仲淹自请行”都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の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

材料一:(范仲淹)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喰仅仅能够自足。但(他)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

材料二: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诉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材料三: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

***(1)(示例)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

(2)(示例)墙皮有文气,瓦匠早得奖!

(3)(示例)我认为文气主要靠自我修炼得来攵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慢慢培养的。因此,我们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着读着,就会被书中的内容感染,文气随之而来,從而促使自己产生创作的冲动

解析(1)词句简洁,能够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即可。

(2)要词句简洁,能够体现标语的功能;有一定的特色,如采用对偶、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幽默风趣,或者词句精警

(3)可以从多方面切入评论:如社会引导,形成良好的氛围;家长重视,做出良好的示范;洎我修炼,养成阅读的习惯;等等。

来源丨网络 欢迎收藏及转发至朋友圈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