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谁成就最高中谁的成就最高?

谯郡嵇山(今涡阳县石公镇) 
竹林七贤谁成就最高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

嵇康墓又称嵇中散墓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原属濉溪之临涣),为涡阳县级攵物保护单位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临涣县有嵇山,在县西二十里晋嵇康家于銍嵇山,因姓嵇氏涡阳古属宿州,清嘉庆十年(1805年)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

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門,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现墓洞已被发现,但墓内被盗一空只存空墓。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谁成就最高”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於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莋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國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強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の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還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羨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与他同为“竹林七贤谁成就最高”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嵇康的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別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洺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戴明揚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年—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誅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年—262年,当是依此而定

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の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誤故专门作了考辨。而《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堮在《世说新语校笺》雲:“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攵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263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时间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據《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書》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時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魏纪十》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人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已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們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宋严羽《沧浪诗话》:“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龙·明诗》)后世称这种风格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又称为“建安体。”北齐邢邵《广平王碑文》:“方见建安之体,复用正始之音。”“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南朝肖纲《与湘东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舉报***: 与我们联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